中国远征军反攻松山艰难原因探微An Explor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Chinese Expeditionary Army's Counterattack on Songshan Mountain
蒋家莎
摘要(Abstract):
在松山战役中,中国远征军取得了全歼日本拉孟守备队的胜利,但这一战役的胜利是以无数中国士兵的生命为代价取得的,中国远征军在此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松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日军极高的战斗能力和对战术的有效使用、中国远征军轻敌、情报工作懈怠及领导指挥不当等多重因素给中国远征军反攻松山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中国远征军在松山战役中伤亡惨重。
关键词(KeyWords): 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艰难原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蒋家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姜双丹.载入抗战史册的松山战役[J].兰台世界,2011(17):27-28.
- [2]云南省德宏州政协文史委员会.滇缅抗战纪实[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21.
- [3]云南省政协委员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65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234.
- [4]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68.
- [5]邓贤.大国之魂[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263.
- [6](日)品野实.中日拉孟决战揭秘:异国的鬼[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160,227,153.
- [7]余戈. 1944:松山战役笔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485,340.
- [8]潘正飚.松山战役影像志[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1:59.
- [9]余楠.汗血远征焦土松山[J].新世纪周刊,2009(10):96-99.
- [10]张连军.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军队补充兵源之比较[C].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300-305.
- (1)日本公刊战史推断的中国远征军松山参战兵力高达41 500人,日本方面错误将第6军军部及新39师整师均统计在内,才造成如此巨大的统计偏差。余戈在《1944松山战役笔记》中依据《第八军围攻松山战史》、《滇西作战实录》等各方资料,认为中国远征军投入松山战役的总兵力约为23 695人,日军投入兵力约为1 300人,中方伤亡7 773人(不含失踪人员),日方被毙杀1 280人。
- (1)何应钦于1944年12月25日就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统一负责西南各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及训练,兼指导贵州全省党政事宜。何应钦无子,过继其二哥何应禄之子何绍周为养子,对其视如己出,倍加关照。
- (2)李弥是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生,时任第8军副军长。时任军政部部长的陈诚为了抑制何应钦而拉拢李弥,因此李弥在很多问题上就与陈诚为一队,与何应钦相矛盾。第8军的荣1师也一直处于“陈诚系”的控制之下,因此李弥和何绍周矛盾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