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羡余结构“X子”的语言形式及其修辞功能The Linguistic Form and Rhetorical Function of the Emerging Redundant Structure “X Zi”
曾丽晶,高群
摘要(Abstract):
新兴羡余结构“X子”广泛存在于网络平台,其三音节为主音域,“X”多为谓词性成分。对比新兴羡余结构“X子”与传统羡余结构“X子”,追踪两者语言形式上的异同点,发现羡余成分“子”进一步虚化,成为语用标记,可加强语气。“子”赋予整个新兴羡余结构相应的修辞功能,具体表现为凸显言者情态、重构常规语言等。
关键词(KeyWords): 羡余结构;新兴“X子”;传统“X子”;子;修辞功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国文学修辞百年研究史1919-2019”(项目编号:19BZW010);; 2022年度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繁花》语言修辞研究”(项目编号:2022xscx134)
作者(Author): 曾丽晶,高群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潘先军.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 [2]郭作飞.汉语词缀形成的历史考察——以“老”、“阿”、“子”、“儿”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50-56.
- [3]高航.现代汉语中“子”的语法化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2):11-16.
- [4]李俊香.汉魏佛典文献“X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1.
- [5]王丹.《老乞大》系列语料中名词后缀“子”的历时演变[J].山西档案,2017(06):177-179.
- [6]庄初升.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崽”的类型及其演变[J].中国语文,2020(01):66-76,127.
- [7]姚亦登.江苏高邮话中的“子”缀[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06):122-125.
- [8]吴建生.万荣方言的“子”尾[J].语文研究,1997(02):49-53.
- [9]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修订本)[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2-18.
- [10]杨贺.引申义与范畴化——以后缀“子”为例看汉语派生词范畴义的获得[J].东岳论丛,2013,34(06):155-159.
- [11] Traugott,Elizabeth Closs. 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zation. In Dieter Stein&Susan Wright(eds.)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31-55.
- [1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7-68.
- [13]吴礼权.汉语“羡余”现象的本质及其修辞功能[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6(01):43-55.
- [14]黄永武.字句锻炼法(新增订版本)[M].台湾:洪范书店,2002:237.
- [15]什维策尔.现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8.
- [16]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05-280.
- [17]齐沪扬.语气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1.
- [18]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3.
- [19]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5
- [20]冯广艺,何婷婷.疫情背景下的谐音修辞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01):86-91.
- [21]邱雪玫,李葆嘉.论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音节化[J].语言文字应用,2011(01):18-26.
- (1)“传统”的说法旨在与“新兴”作对比,两者存在时间的长短不同,传统羡余结构“X子”为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如基本词汇、方言词汇,大部分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新兴羡余结构“X子”则主要活跃于近几年的网络平台里。
- (1)《词汇大纲》中的语料转自潘先军《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研究》,且有所删减。